英国“脱欧”:震惊全球的黑天鹅事件

英国脱欧案例+教学手册

英国脱欧:震惊全球的黑天鹅事件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涂永红2

摘要

2016 年,英国举行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之后便开启了漫长的脱欧谈判。英国脱欧以及脱欧方式的选择对英国乃至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案例通过梳理英国脱欧理财和开启脱欧进程后经济金融动态,分析脱欧对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和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并对海外中资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的行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国脱欧风险应对跨国银行的经营与管理经济区域化

0.引言

2016 6 23 日,星期四,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张行长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的秘书玛丽安娜,一位土生土长的英格兰女士,刚刚向他汇报完明天的工作安排,张行长明天的主要行程将是拜访汇丰银行的伦敦分行。

今天和明天只是两个普通的工作日,建行大楼里的气氛却有些微妙。张行长觉察出了玛丽安娜女士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万众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从当地时间早 7 点开始,将持续 15 小时,公投结果将直接影响英国未来是否留在欧盟。再过几小时,结果就会揭晓。果然,玛丽安娜发出了盛情的邀请:行长,今晚下班后要不要一起去酒吧等待公投结果公布?我们好多员工都要一起去!张行长笑了笑,他知道玛丽安娜和她的家人都是坚定的脱欧派但在张行长看来,他并不希望脱欧发生,也并不认为脱欧会真的发生。


张行长以回家为由委婉拒绝了玛丽安娜的邀请,并祝她如愿。张行长的原话是:Hope you will take back controltake back control(拿回控制权是三年

1 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只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2 本案例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涂永红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未

经允许,本案例中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进行擅自复制或传播。


后的纪实电影《脱欧:无理之战(Brexit: The Uncivil War》中,脱欧运动主要策划人多米尼克·卡明斯提出的天才口号。Back 一词,抓住了很多上年龄的英国老百姓对往日大英帝国的思念之情。

在电影中,卡明斯创造性的发明了 每周英国给欧盟三亿五千万英镑!耳其加入欧盟将带来 7000 万移民!这些宣传语。尽管后来已被 BBC 等权威媒体辟谣是没有根据的,但在当时,这些话的煽动性令留欧派几乎毫无招架之力。电影中的剧情是真实的。现实中的脱欧派旗手、后来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公投前夕坐着红色的巴士在全英演讲,巴士车上印着醒目的标语:英国每周送给欧盟 3.5 亿英镑,而这些钱本可用作支持本国医疗体系的改善。这句话成为公关战中压倒留欧派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是什么高超的谎言,不需要几个专家就能证伪,可为什么还有大量的民众相信呢?情感战胜了理智,那些迎合民众原本笃信的观念的伪证,会被不假思索的吸收。

有些民众听不懂复杂的数据和术语,只知道日子过得艰难,迫切需要现状的改变,欧盟成为了他们发泄失望情绪的出口,脱欧派的卡明斯抓住的正是这部分在过去的政治运动中被忽视的民众。在电影中的民众交流会上,一个白人女性最后完全放弃了沟通,只是不断地哭叫着:我受够了自己一无是处,受够了别人总是叫我闭嘴闭嘴闭嘴,我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蓝领工人们也受够了。所以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脱欧究竟能不能给他们带去工作机会,他们甚至也并不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真会因脱欧提高。他们只想take back control

脱欧前的日子里,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的分歧是如此巨大,讨论与和解似乎已经不可能。信息、数据、各种各样的论点铺天盖地,没有人有能力,也没有人有心情去认真地聆听、分析、交流。

回到 2016 6 23 日的张行长办公室,当他脚步轻快地踏出办公室时,并没有想到脱欧会真正发生。作为一名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员工,他一直关注着脱欧公投的进展,也受到建行总行的委托来撰写脱欧对本行影响的评估报告。但是他很清楚,进入脱欧状态的英国金融业是很难准确预估的。他想当然地认为这次公投会像他经历过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一样,只是虚惊一场。

然而第二天早晨,伴随张行长醒来的,是英国脱欧的消息:根据全国 382个计票点的统计显示,52%的选民支持脱欧,48%的人选择留欧。脱欧派共获得

17,176,006 票,留欧派得票为 15,952,444 票。有一瞬间张行长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里没有清醒。然而电视里的 BBC 主播持续地反复播报着,似乎害怕任何一个刚刚睡醒的人错过这一重磅消息。

此时此刻,在距离张行长几条街区外的唐宁街 10 号,英国首相卡梅伦准备着上午八点就要进行的辞职演讲:对于公投,我非常清楚的信念是,留在欧盟的话,英国将更强,更安全,更好。公投的目的也仅是为此而已,并不是为了任何一个政治家的未来,包括我自己本身。但是英国人做出了非常明确的选择,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鉴于此,我认为这个国家需要一个全新的领导层来带领它往这个方向走。卡梅伦宣布辞职后,在闪光灯里踮步回首相官邸时,被身上的录音设备录下了哼着小曲的声音,最后他低声说了一句:好吧!Right好吧!他的确解脱了,或许还在想,接下来是谁要接手现在这个烂摊子呢?

在前往汇丰银行的路上,张行长正在收听卡梅伦的辞职演讲直播。他车里的广播反复提及着震惊,未知领域,慌乱这几个词语。汇丰银行伦敦分行的行长是张行长的老朋友,一位白发苍苍的英国绅士。我应该是脱欧后第一位来拜访您的吧!我也不知道该说祝贺,还是该说什么?见到老朋友的张行长如是说道。我们还是先聊些别的吧。英国绅士回以一脸苦笑。是的,这是一片巨大的未知领域,两位行长都不能很明确地说出,脱欧对于伦敦外资金融机构到底有多少影响,利弊又分别几何。或许因为事前没有人以为会真的发生,或许因为没有先例的脱欧无法预判。唯一确定的是,脱欧将成为一段时间内他们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并将选择如何做出应对。

1.历史文化中的脱欧基因

必须承认人主要是习惯的奴隶这一事实。例如,英国人在许多异常事物成为有某种程度毒害的东西以前。总是对它们容忍的。

--《历史的地理枢纽》[].迈德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了东西方冷战1格局。夹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欧洲各国别无选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1951 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6 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2。在随后的十多年中,这六个国家建立起包括原子能、农业、贸易在内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73 年,在石油危机3打击下,实行了 28 年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4崩溃,鉴于单凭自身的力量很难抵御国际经济形势的巨变,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了欧共体。80 年代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欧共体。1991 年上述 12 个国家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成立资本、劳动力、商品自由流动的欧洲经济联盟,在诺奖获得者蒙代尔先生的最适货币区理论指导下,《马约》设立了加入共同货币欧元的标准希望通过实行单一货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1995 1 月,奥地利、瑞典、芬兰、挪威加入欧共体。1999 年欧元开始流通,成为对国际金融影响深远的超主权货币。90 年代苏东集团解体之后,不少东欧国家努力创造条件,申请加入欧盟。先后

经过六次吸纳新成员,迄今为止,欧盟已拥有 27 个成员国,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三大机构统一制定欧盟的经济协调、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欧盟 27 个成员国中,丹麦、英国、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等 8

个国家没有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并不像大陆国家那样紧密。奉行三环外交政策5的丘吉尔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英国愿意与欧洲站在同一阵线,但是英国不会是欧洲联合中的一员。在丘吉尔眼中,大英帝国有广泛的海外利益,这些利益与整个欧洲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

作为海洋强国,在与维京人和法国人的长期战争中,英国形成了独特的国家


1 冷战是指 1947 年至 1991 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2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 1951 4 18 日通过《巴黎条约》成立的欧洲历史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 其,成员国无须交纳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1965 年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3石油危机是世界各国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73 10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提高其积沉原油价格, 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二战后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4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因美元危机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 1971 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5 三环外交政策是由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观念及岛国心理,进而深刻地影响着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这种岛国心理具有独立、开放、自由、扩张等特征,产生了新教、古典经济学、实用主义和工业革命, 英国从海外扩张中获得的殖民地是欧洲国家的 30 倍,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是英国最辉煌的时代,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的英国及其殖民地相当于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1/4,号称日不落帝国,其首都伦敦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从地理和历史的视角看,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分歧由来已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因而不可能全面融入一体化的欧洲。英国之所以加入欧盟,主要目的是促进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利用欧盟单一市场促进英国的经济增长。然而,这种一体化意味着一些民族的经济特性的失去和某些主权的让渡。英国不愿丧失太多的主权,也不愿看到欧洲出现政治联盟。因此,当 1950 年法国提出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舒曼计划时,英国明确表示拒绝参加。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发展陷入窘境,GDP 增速下滑,经济总量落后于法国、联邦德国。为了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英国决定向欧共体靠拢。然而,英国寻求加入欧共体的过程是曲折的。自 1961 年开始,英国总共三次提交申请,前两次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抵制而未获通过。戴高乐认为,英国只是想要获得作为欧共体成员的诸多优惠,却又不想承担相应的义务。此外,戴高乐还对英国的大西洋主义政策1十分不满。直到 1970 年戴高乐总统下台之后, 法国才对此问题做出让步。当时德国已发展成欧共体头号强国,法国希望英国加盟后形成三驾马车的欧洲内部制衡机制。1973 1 1 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为了减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的损失,欧共体国家在1979 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欧洲货币单位,成员国之间保持汇率稳定。

石油危机宣告推动西方工业快速发展的廉价能源结束了,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涨,不得不进行痛苦的产业转型,将制造业转移出去,大力发展耗能较低的信息、计算机、通讯和服务业,掀起了一轮经济国际化浪潮。尤其是在 1984 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新的国际分工使得欧共体国家的内部贸易大幅增长,三分之二的贸易发生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汇率稳定非常必要,使用统一货币将降低 90%以上的交易成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共体国家签署了《马约》。然而,伦敦的金融市场较德国、法国发达得


1 大西洋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英国推行的基本外交安全政策。英国同美国维持着紧密的同盟关系。


多,国际化程度更高,影响英镑的因素不仅来自区域内贸易,更多还来自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区域外的资本流动,这就决定了英国难以与欧洲大陆国家采取共同的货币政策来维护彼此汇率的稳定。1992 年,英国与德国的货币政策分化, 导致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资本冲击英镑,引发了欧洲货币危机,英国的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尽管吸取教训的英国拒绝加入欧元,但是经济区域化的巨大市场前景和利益,仍然让英国心甘情愿地留在欧盟内。

不难理解,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欧洲其他国家,走向联合抑或是分裂,都是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岛国心理和大英帝国的文化,使得英国在任何有损自身利益的欧盟政策面前说:拒绝加入欧元区;拒绝加入申根协定;欧债危机后不配合参与欧盟主导的援助政策;反对欧盟的银行业联盟和监管。回顾二战以来 70 多年的历史,作为欧盟成员国三大经济体之一,特立独行的英国对欧盟的态度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在底层文化中蕴藏着脱欧的基因。

2.难民危机:脱欧导火索

形成与仅仅是一群有人性的动物相对立的一个国家的各种观念,通常是在共同苦难的压力和抵御外来力量的共同需要下才被接受的。

--《历史的地理枢纽》[].迈德金

作为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伟大实践,欧盟注定要不断面对坎坷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调整,才能生存和发展。2008 年爆发的百年不遇的严重金融危机让经济结构脆弱的欧猪四国1陷入主权债务危(以下简称欧债危机,一批国家都超过了欧元标准的红线,引发了欧元是否会解体的普遍怀疑。与此同时,全球经济萧条更是让中东地区国内政治矛盾尖锐, 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爆发了阿拉伯之春的运动,有的国家政权被推翻,有的国家陷入内战,导致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欧洲,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和固有矛盾。

1 欧元区的Portugal葡萄牙、Italy意大利、Greece希腊、Spain西班牙四个南欧国家的首字母合称pigs 因而被戏称为欧猪四国,均为欧债危机的主要爆发国。


2.1欧债危机加大英国的经济负担

欧元区筹建时曾经非常重视 经济趋同理念,《马约》对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赤字和负债水平制定了具体的标准,都有严格的规范。然而,国别经济发展的差异、政治事件的冲击,使得欧元区创始成员国屡屡不达标,规则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且最先违反规则的反倒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德、法等国家。例如, 1990 10 月东西德合并后,德国进行大规模结构改革,导致赤字率一度超过红线,欧盟委员会的意见是德国的前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是很好的,没有予以任何惩罚。换言之,只要有充分的理由,欧盟的规则是有弹性的,违反规则不一定会受到惩罚。实际上,2001 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并不完全满足《马约》规定的加入欧元标准,为了降低利率,达到加入欧元的标准,希腊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以增加货币供给,导致债台高筑。2008 年的金融海啸中断了希腊借新还旧的资金链条,提高了资金成本,2009 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瞬间爆发,紧随其后, 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出现了债务危机。为了稳定欧元和欧洲经济,欧盟成员国制定了 7500 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其中 4400 亿欧元由成员国提供,IMF 提供600 亿欧元,欧央行在金融市场发债 2500 亿欧元,还要求成员国免除希腊 50% 的债务。作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美国金融危机对伦敦的打击非常惨烈,2009 年英国经济出现 4.2%的负增长,远低于欧洲货币危机发生前的 1991 年,当年英GDP 负增长不过 1.1%。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作为欧盟三驾马车之一,英国还要承担巨额救助义务,民众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多。

在英国看来,欧债危机不仅是欧猪四国实施了错误的财政政策,还是欧盟治理体系不合理导致的结果。由于欧共体创始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制衡,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成员国在经济动荡时期无法使用货币贬等政策工具,只能各自为政,通过举债和扩大赤字来刺激经济。成员国一旦爆发债务危机,在大一统的金融市场上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危机迅速传染给其他成员国。在这样的治理机制下,表现不好的国家会绑架整个欧元区。欧债危机表明,只要有像希腊这样寅吃卯粮的猪队友,欧元区的经济动荡就不可避免, 英国也要受到牵连,在劫难逃。


2.2难民危机让脱欧声音高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尚未走出欧债危机阴影的欧洲,又遭遇了难民危机的考验。自 2015 年上半年起,战乱不断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活动猖獗的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地区开始源源不断地向欧洲输入大规模的难民,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深厚、社会福利水平好的欧洲成为难民的首选地区。如何对待难民?是遣返还是接纳?如果接纳,欧盟国家按照什么比例进行分摊?如何解决接纳难民带来的就业、社保和治安压力?面对一系列问题,欧盟成员国无法给出一致的答案,应对措施缺乏协调一致性,相互推诿现象十分突出。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 在欧盟占主导地位的德、法等国希望成员国共同分担,履行国际义务和人道主义责任;经济实力较弱、失业问题严重的南欧国家,以及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则强烈反对接受难民,不履行欧盟的难民配额方案,并将难民危机爆发的根源指向接收难民态度积极的德国。难民危机在欧盟国家之间造成明显的分裂,削弱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以至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大声疾呼,欧盟各国相互指责对谁都没有好处,现在到了欧洲各国团结一致的时候了。如果说欧债危机暴露出欧盟治理方面的弊端,让英国对欧盟满腹怨言,那么难民危机就是火上浇油,促使英国政坛疑欧派与留欧派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英国脱欧似乎成为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欧洲单一市场自建立以来,显著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提高了投资效率,降低了商品价格,给成员国带来了制度红利。英国超过 50%的贸易额得自欧盟成员国,经济对欧盟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英国三大主流政党认为,英国经济复苏离不开欧洲,这也是留欧派的最主要立场。


然而,担心被欧债危机拖累,2011 10 万英国民众在伦敦集会,他们联署签名,要求政府进行脱欧公投。英国保守党在竞选时就已经提出要将部分权力从欧盟收回2011 12 月,英国否决了欧盟财政条约,与欧盟的冲突公开化。之后,退欧呼声逐渐上升。2012 年下半年,要求退出欧盟的保守党议员多达 70, 他们声称要从欧盟拿回主权, “英国人民在 1975 年投票参加一个共同市场,但是从来没想参加一个现在被叫做欧盟的政体。1 疑欧议员对首相卡梅伦施加了巨大压力。脱欧派认为英国脱欧有三大好处:

1 Roger Liddle, The Risk of Brexit :The Politics of a Referendum,Rowmanand Littlefield.


第一,脱欧可以大幅减轻对欧洲经济的援助义务,不必担心被日益严峻的欧债危机所拖累。更糟糕的是,欧债危机爆发后,加强欧洲政治联盟的呼声逐渐增强,这与重视主权的英国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第二,脱欧可以减少移民的涌入。根据欧盟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英国必须接纳外来移民。2015 年进入英国的净移民人数为 33.3 万人,其中有 18.4 人来自欧盟成员国,创历史最高纪录。不断涌入的移民客观上占用了英国大量的公共资源,抢走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

第三,脱欧可以使英国摆脱欧盟在各个领域所制定的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法规的束缚,降低生产成本。英国媒体称,仅仅是欧盟现有的 100 项生产标准和

监管法规,就给英国企业增加了每年 330 亿英镑的生产成本。

脱欧还是留欧?哪一个选项对英国更有利?脱欧派和留欧派唇枪舌战,争论不休。这场扩日持久的讨论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反而加剧了国内民众的分裂。

2.3卡梅伦发起脱欧公投

将脱欧议题从讨论变成现实,政治家是主要的推手。尽管出身老牌皇亲国戚的英国卡梅伦首相是坚定的留欧派,他认为脱欧将严重打击英国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金融家族的经济利益,然而为了获得自由派选票、压制党内反对派,实现2015 年的首相连任,同时也为了向欧盟要价,争取更为宽松的限制,卡梅伦选择了利用脱欧议题的政治策略。卡梅伦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如果我当选首相, 就进行全民脱欧公投

作为留欧派代表的卡梅伦居然支持举行关于脱欧的全民公投,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卡梅伦对于英国不会真正脱欧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不仅来自他与生俱来的英国贵族血统,也来自他在 2014 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中的实践经验:苏格兰人民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英国进行投票,最终 55%的苏格兰人选择继续留在英国。通过同意让苏格兰人民举行公投,卡梅伦不仅成功地拉拢了苏格兰民族党,也没有让英国真正地失去苏格兰,可谓名利双收。卡梅伦认为脱欧公投也会出现同样的剧情和结局,这种自信使他在 2015 年赢得英国首相连任后宣布进行全民脱欧公投,为英国真正脱欧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2016 6 月英国脱欧公投正式举行,结果脱欧阵营以微弱的差距获胜。英

国脱欧公投把政治化进程推向顶峰,全民公决的结果出乎始作俑者首相卡梅伦的意料之外,原本期待的一场政治秀却蜕变为英国脱欧的结局。对此卡梅伦感到无比震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英国人决定走另外一条道路,所以需要一名新的首相。卡梅伦首相在唐宁街 10 号首相府前发表完这一讲话之后,宣布辞职,将英国如何脱欧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特里莎.梅首相。

2.4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选择?

在经济低迷、难民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欧盟各国的民众对收入增长、就业、生活质量有很大的焦虑,对政府和欧盟决策者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欧盟成立以来的顶点。英国脱欧公投反映了民众对长期缺乏批评欧盟决策渠道的不满,一旦有机会通过国内政治表决来发泄这种不满,非理性的行为往往就会占上风。如上所述, 尽管支持脱欧的英国民众有不少理直气壮的理由,但是在考虑英国与欧盟的关系时,却掺杂了很多对本国精英及其政策的不满情绪和抗议立场,具有非理性的因素。英国脱欧,意味着长期以来的对欧贸易、金融、资本和人员流动版图都将改写,短期内出现的经济下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等问题,是英国可以被原谅的成长的烦恼?还是英国下坡路的开端?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唯一确定的是,在加入欧洲大家庭 43 年后,任性的英国人民,用全民表决的方式宣布脱离欧盟,酝酿了三年之久的脱欧公投由此尘埃落定。不少投票支持脱欧的英国民众冷静下来,意识到脱欧对国家利益的严重影响后,感到十分后悔,有近 300 万英国人上街游行**,希望英国继续留在欧盟。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原本认为, 最终投票结果肯定是英国留欧,自己投票脱欧仅仅是想表达对主流精英制定政策的不满,他们不了解也没有从全局上设想过英国真正脱欧后需要解决的诸多现实问题。谷歌公司统计发现,退欧公投结束后,欧盟是什么成为英国人用谷歌搜索查询的大热问题。在投票结束后,许多英国人才开始想了解英国和欧盟的关系,才真正开始关心投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比如英国独立电视台节目 ITV 新闻采访的一位叫曼迪Mandy)的英国女士就说:尽管我投票支持退欧,今天早上醒过来,现实还是打击了我。如果有机会再投一次,我会投留下来。而同样投票给脱欧的男性选民亚当Adam也表示非常震惊,他认为他的一票并不重要,因此投了脱欧一票,但他现在却十分担心。曼迪和亚当代表了相当部

分投票给脱欧的选民。

英国公投脱欧结果公布后,引起全球范围的震惊,纷纷被各国媒体视作 2016 年的黑天鹅事件。更令人担忧的是,英国公投脱欧产生的示范效应,在欧盟各国民众的心理上无疑是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2017 年,法国、荷兰和德国也发生了类似的政治化进程。这三个欧共体创始国的疑欧派极端政党,如荷兰自由党、法国的国民联盟(原名为国民阵线和德国选择党等,纷纷利用大众的不满情绪提出反欧盟的政治纲领。荷兰右翼政党自由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对伊斯兰教采取强硬立场、不接受伊斯兰国家移民、关闭与欧盟的边境、把交给欧盟的会费返还民众手中。2016 年年中的民调显示,荷兰自由党提出的荷兰脱欧提议,得到了近半数民众赞同。该党主席海尔特·维尔德斯在采访中说:人们已厌倦了拒绝听从民众忧虑的政客,移民潮、法律缺失、纳税人的钱更多投放于国外,以及伤害国内就业的贸易协定等,都让民众忧心忡忡。在法国国内,代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国民联盟党首玛丽娜·勒庞于 2017 年总统选举中围绕国优先、从欧盟收回主权、限制移民提出竞选纲领。她声称,如果当选总统, 将促使法国退出欧元区,她承诺将和欧盟完全彻底地重新就法国成员国地位进行谈判。如果谈判一旦失败,将在法国举行脱欧全民公决。中取得的好成绩给了极右势力很大的鼓舞,当时玛丽娜·勒庞不仅闯入第二轮投票,而且最终拿33.90%选票,创下国民联盟 45 年来最佳战绩。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也对德国大选构成威胁,其宗旨是要求德国退出欧元区,重启马克。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疑欧政党及民粹领导人未能通过脱欧议题达到上台执政的目的,也未能推动脱欧的全民公投。荷兰的吕特首相利用对土耳其的强硬政策转移了民众的注意力,借此赢得了更多支持。其所在的自由民主党在3月份的大选中再次成为第一大党,本人也获得了连任。法国中左和中右政党联合狙击勒庞, 最终把中间政党候选人马克龙推选上位。德国选择党由于根基尚浅,未能撼动德国两大政党基民盟和社民党的地位。与此同时,欧盟主流政治精英加强团结,齐心协力采取巩固欧盟的措施,从而使欧盟避免了进一步分裂的危险。如自从德国收紧难民政策以来,德国的难民身份申请数量已连续两年2017 2018 下降。欧盟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将欧盟议题过度政治化,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法国总统马克龙在 2018 1 月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反对全民公投,不会提供

任何直接让国民决定法国与欧盟关系的机会。

3.英国脱欧利弊大盘点

从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看,支持脱欧和支持留欧的人数几乎势均力敌,脱欧派人数只多了不到 2%,这样的结果表明,英国无论是留欧还是脱欧,利弊实际上是差不多的,留欧的好处和支付的代价差不多,脱欧的好处与支付的代价也差不多。

3.1英国脱欧的益处

彻底离开欧盟,英国至少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结束为欧盟预算出资、控制移民数量、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正是由于希望获得这些好处,多数英国人选择了离开欧盟。当然,能否真正获得这些好处,还取决于英国选择什么方式脱欧。

第一,结束对欧盟预算的净出资。欧盟成员国每年须按照本国 GDP 的一定比例不高于 1%向欧盟缴纳会费,用以支持欧盟预算。通常,欧盟预算 70% 的资金来自成员国,用于支持成员国的各项发展。这种出资和资金使用方式使得波兰、希腊等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成为净受益国,而德国、法国和英国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成为净出资国。 英国一直是欧盟预算的净出资国,而且出资金额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英国议会数据显示,2009/2010 年的净出资额为 47.27 亿英镑, 2015/2016 年的净出资额为 107.56 亿英镑,2016/2017 年的净出资额为 81 亿英镑。在许多英国人尤其是那些低收入人群眼中,欧洲其他国家糟糕的经济状况是拖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脱欧之后,英国可以取消每年支付给欧盟的巨额会费, 用于增加本国的各项开支,有利于改善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英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控制移民数量。移民问题一直是脱欧派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欧洲大陆,难民接收国增加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抢走了部分当地人的饭碗。由于英国拒绝接收难民,许多失去工作的欧洲人进入英国寻找新的工作, 导致一些英国人的饭碗被抢走,失业率直线上升。按照欧盟的规定,这些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不仅可以免费享受英国的公共医疗和教育资源,还可以申请社会保

险、失业补贴、社区税减免等其他社会福利,直接导致英国人的福利水平下降。脱欧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 52%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进行欧盟移民的入境控制。脱欧之后,英国可以拿回控制移民数量的主动权,有利于增加本国人民的就业和福利。

第三,制定灵活的贸易政策。英国是一个海洋国家,贸易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英国对欧盟外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高于欧洲大陆国家。由于英国的工业和农业几乎已经转移到海外,服务业高度发达,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超过 75%英国的产业结构与欧盟其他成员国有较大的差异。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主要以农业、工业为主,在制定欧盟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更多是鼓励农业和工业, 服务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受制于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性,英国一直无法自主与非欧盟国家或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不得不接受一些不利于金融等优势产业发展的条款。脱欧之后,英国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贸易政策与非欧盟国家或地区进行谈判,通过在农业、工业产品方面进行妥协,换取具有优势的服务业的更多出口。从而拓宽英国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继续享受其他国家质优价廉的农业和工业产品,营造更优良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有利地位。

第四,为金融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英国有全球化的经济,在贸易、投资、资本流动方面,甚至在移民方面,都比全球多数经济体都要开放。脱欧进程会为英国政府带来机会,纠正遗留的结构问题,很快将进一步打开大门,扩大全球贸易往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报告称,英国是 2019 年最适合经商的国家。不少金融机构认为,英国脱欧会带来一些潜在的机遇1放松金融监管,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英国不必再继续沿用欧盟的方法,禁止金融机构从事专门指定业务以外的运营活动。通过自行制定行业规则,设计更合乎情理的监管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系统性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监管压力,促进金融创新与发展。2) 将业务重心从欧洲转向全球,开拓新的市场。由于通行证机制的丧失和经营成本的增加,促使大多数银行重新考虑在欧洲的战略安排和布局,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程度,重新平衡全球业务,有利于金融机构开拓全球市场,巩固伦敦的国际金融地位。


3.2英国脱欧的机会成本

1973 年加入欧共体开始,到英国公投脱欧为止,英国与欧洲大陆经济紧密相连已超过 43 年,差不多有两代英国人生活在欧洲大家庭中。1992 年元旦, 欧盟 12 国开启了欧盟单一市场,这是欧盟成员国之间建立的、打破国界的内部大市场,也是欧盟统一政策的核心。欧盟单一市场允许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在各成员国中自由流通,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对进出口商品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简化手续流程,极大地促进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毋庸置疑,离开欧盟后,英国将失去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授权,经济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支付失去欧洲大市场的不菲代价。

第一,贸易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受到打击。英国经济对欧盟的依赖程度较高。根据 2014 年的数据,英国向欧盟国家出口了 51.4%的货物和 45%的服务, 进口了 6.6%的货物。英国的汽车制造业、制药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与也欧盟国家形成了产业链,需要进口大量零部件和原材料。英国食品的 30%来自欧盟国家, 另有 11%来自经欧盟谈判达成的贸易协议,英国医药的 3/4 需要从欧盟国家进口1。脱欧之后,英国将失去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授权,与其他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将面临额外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一方面提高了英国对欧盟的出口成本和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可能会降低英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入关检查将造成港口拥堵,增加商品进入英国的时间,可能会导致食物药品供给短缺,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扰乱各大行业供应链的高效运行。

第二,人才流动不畅,科技创新能力受到削弱。英国除了金融、高端制造外, 最引以为傲的还有科技创新,伦敦被认为是全球最强大的科技孵化园之一,谷歌、苹果、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均在伦敦建立了研发中心。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较强,往往建立在人才高度流动的基础上。英国脱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限制移民,然而这一政策将降低英国的人才吸引力,加上生产、生活成本增加,供应链效率下降,所有这些新的变化都将降低英国的竞争力,迫使更多外国企业从英国撤资,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欧盟其他成员国,进而削弱英国的创新能力。


1 引自食品政策中心 2018 7 月发布的报告——《英国的食品供应:脱欧后的食品安全Feeding Britain: Food Security After Brexit)。


第三,金融机构搬家,弱化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伦敦作为老牌国际性金融中心之一,一直是众多金融机构在欧洲发展业务的桥梁。由于英国的税收较低,金融市场较发达,许多国际大型银行的欧洲经营策略都是在英国设立业务中心,通过通行证机制1, 实行欧盟统一的监管制度,在欧盟其他国家开展业务。来自欧盟地区的资金及业务汇聚伦敦,使得伦敦成为最大的欧元离岸市场, 大大提升和巩固了伦敦最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脱欧给在英金融机构带来诸多项制度性问题,例如,能否继续获得通行证?与欧洲其他金融中心是否采用同样的交易规则?英国与欧盟是否会出现金融监管冲突?事实上,英国脱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是立竿见影的。公投结果出台当天,英镑兑美元大幅波动超过 10%富时 100 指数的波动也接近 10%。在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协议达成一致意见之前, 脱欧事件的走向将成为影响英镑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巨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国际金融机构不得不未雨绸缪,有的开始考虑缩减在伦敦的人员规模,有的已经宣布将前往欧洲大陆。英国工业联合会与普华永道联合进行的金融业调查显示, 脱欧公投以后,金融业信心指数持续低迷,脱欧影响的不确定性对英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带来了严峻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脱欧将促使欧洲金融产业重组,给欧洲大陆金融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旦英国离开欧盟单一市场,英国金融机构未能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准入权,许多以伦敦为欧洲总部的金融机构将失去在其他 27 个欧盟成员国中的金融通行证,为了继续开展业务,这些金融机构不得不在欧盟地区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进行人力资源和业务结构调整。从脱欧公投结果公布起, 多家金融机构都表示准备将业务从伦敦迁出,英国央行预计脱欧将导致金融业损6.5 -7.5 万个就业岗位,尤其是,如果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资金划转不能顺畅进行,欧元计价资产清算业务就有可能转移至欧盟内部,使得卢森堡、巴黎、法兰克福、都柏林等城市成为受益者,既获得了资金,也收获了人才,大大提升了它们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1 通行证机制:是欧盟单一市场机制发挥功效的保障,该机制允许在欧洲经济区(EEA)成员国注册的金融机构在欧盟其他国家进行经营并享有设立分支机构和提供服务的权利,同时不需要得到当地监管当局的特批。


4.复杂艰难的脱欧历程

1973 年加入欧共体开始,英国与欧洲大陆经济紧密相连已超过 43 年,差不多已有两代人生活在欧洲大家庭中,一些共同的制度、法律、行为模式早已成为彼此生活中的习惯。英国脱欧,意味着双方都要改变生活习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棘手的难题。仿佛一对已经度过银婚的夫妻要离婚,既要让双方在财产分割方面满意,又要厘清双方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显然需要双方坐下来谈判,通过不断争吵和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分手协议。

4.1脱欧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2016 6 24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选民投票率为 72.2%,赞成脱欧者达总投票人数的 51.89%,留欧投票数为 48.1%,脱欧阵营获胜。这一结果是卡梅伦所意想不到的,他也要为此负责。24 日早晨 8 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 10 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每日邮报》记者昆廷·莱茨说,记者们等待卡梅伦露面讲话前,现场气氛十分凝重,像是葬礼前夕。卡梅伦在讲话中宣布辞职。

英国脱欧触发了欧盟《里斯本条约》第 50 条。按照该条约规定,如果确认脱离欧盟,欧洲理事会应在 2 年时间内与英国就脱欧后各种关系变动达成协议, 并交欧洲议会批准。受到英国脱欧影响,英镑对美元汇率当即大幅跳水,在公投结果出来两天之内就已猛跌至 1985 年来最低点。

2016 7 13 日下午,特蕾莎·梅与大卫·卡梅伦在分别觐见英国女王后正式交接,特蕾莎·梅成为新任英国首相,她是继撒切尔夫人后的英国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在就职演说中,梅屡次强调统一的重要性,指出我们正处于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特蕾莎·梅曾在与欧盟的重新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 且对打击 IS 恐怖组织有丰富经验。

特蕾莎·梅赢得首相竞选的过程颇具戏剧性,她的竞争对手,安德烈娅·利德索姆在最后时刻宣布退出竞选。这位脱欧派候选人发表声明称,英国需要尽快确定一位新首相,推进脱欧谈判进程,而拥有多数保守党议员支持的特蕾莎梅是理想人选。利德索姆的退选,意味着梅成为首相竞选仅剩的一名候选人。从某个侧面体现出,这任首相所面对的情况有多么棘手。


英国脱欧,在 60 多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从未有过先例,英国该怎么与欧

盟进行谈判,脱欧后又将如何应对,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答案。从 2016 6 23

日公投脱欧,到 2017 3 29 日启动脱欧进程,英国脱欧靴子落地用了整整

280 天的时间。在这将近一年时间内,英国经历了首相更迭、百万人抗议脱欧、脱欧审核被议会多次驳回、苏格兰寻求再次举行独立公投等等曲折和动乱。摁下脱欧启动键的这一刻不是结束,而是更多麻烦的开始。

2017 3 29 日,英国驻欧盟大使蒂姆向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递交英国脱欧函,标志着脱欧程序正式开始,脱欧谈判也随之开始。初期的谈判主要围绕英国需要交给欧盟的 分手费、英国与北爱尔兰关系、脱欧后的贸易和关税协定三个问题展开。首先就赔钱问题达成共识后,2017 12 月欧盟方面宣布, 第一阶段脱欧谈判结束。这时所达成的只是一个框架性谈判结果,完全没有涉及贸易和细则。这个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手费 400 亿欧元;爱尔兰边境不设海关和边检等实体边界;在英国的欧盟公民可以申请永久居留,也可申领英国福利。

在这个框架性协议敲定后,英国才被允许和欧盟开始谈经贸问题。在经贸问题上,英国需要先解决其国会内部存在的巨大分裂:一派想要尽可能接近欧盟单一市场的规定,另一派则主张摆脱欧盟规定。在经过了数月的漫长谈判和交锋后,第二轮脱欧谈判终于在 2018 6 月有了新进展。梅制定了一份契克斯方,她认为这是提供给欧盟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两点:一是在贸易上, 英国享有欧盟单一市场(即商品,服务,人员,资本,自由流动,且脱欧后英国和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二是在爱尔兰和北爱尔兰边境,设立综合关税领域。然而这两点都被欧盟否决了。包括欧盟主席以及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领导人都表示,英国不可能只享受好处,却不为此付出代价。

回到英国的特蕾莎·梅经过与欧盟一个月的僵持之后,同意了欧盟就契克斯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并且最终形成了一份正式的《脱欧草案》。这份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2019 3 月英国脱欧后,获得 21 个月的过渡期。在这 21 个月里,英国享有之前的贸易待遇。在这段缓冲期双方再更详细谈判欧盟与英国贸易和安全协议的合作;禁止北爱尔兰出现任何硬边界,即便英国正式脱欧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也不能出现硬边界。相比于之前的草案,这份决议草案对欧盟

做出了让步,却在英国国内引起了民众对于特蕾莎·梅的强烈不满。人们认为, 这份决议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贸易问题,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北爱尔兰也相当于妥协给了欧盟。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直接抨击道,这份脱欧草案让英国穿上了一件自杀炸弹背心,而炸弹的遥控器却在欧盟手上。

国内一致的反对抨击不仅来自反对党,就连保守党——特蕾莎·梅的自家党也有 48 名党员对梅姨发出了不信任函,甚至触及了对首相的不信任投票。这场投票一旦通过,将意味着梅政治生涯的结束,这份脱欧决议草案也注定不会通过。面对如此危急处境,梅在唐宁街前发表电视讲话做出不再竞选继任首相的承诺: 当前是英国脱欧的最关键时刻,新上任的首相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接手脱欧事务,所以为了国家,我必须再做下去。我希望得到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党内的支持,所以我不会在 2022 年再竞选首相。并且我的首相任期,可能在下次大选前就结束,只要能让我完成英国脱欧的历史使命。梅以结束自己政治生涯的代价,成功换取了党内同志的支持。尽管如此,此时党内的不支持者已经高37%,面对风雨飘摇的后院起火压力,暂时保住首相之位的梅只能转向欧盟寻求继续修改决议草案。

此时的欧盟却表现出更为强硬的态度,拒不做出草案的修改。眼看 2019 3 29 日这一正式脱欧的日期一天天接近,如果英国与欧盟未能达成一致决议, 硬脱欧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场面一度陷入僵局。2018 年底,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只有欧盟方面能承诺首相特雷莎·梅所签署的脱欧协议草案中涉及北爱尔兰边界的备份安排为暂时性安排,英国议会才会通过这一草案。

亨特提到的北爱尔兰地区备份安排,是脱欧协议草案中最具争议的内容。备份安排是一项保险政策,意在避免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和欧盟成员国爱尔兰之间出现有通关检查的硬边界。根据草案,如果英欧在脱欧过渡期内未谈妥贸易安排,过渡期结束时,为确保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之间不出现硬边界,北爱尔兰地区将仍受欧盟贸易规则制约。批评者担忧,这一安排不设截止期,将为英国带来滞留欧盟的风险。

英国与欧盟在贸易安排上的焦点在于英国是否将继续留在关税同盟。梅先前多次排除留在关税同盟这一选项,理由是保守党内疑欧派反对滞留关税同盟, 认定这背弃脱欧承诺,英国因而无法独立达成新贸易协定。而欧盟方的态度


是,如果英国拒绝留在关税同盟,就必须接受备份安排。如果英国不想与爱尔兰之间设立硬边界(也即拒绝备份安排,就只能选择留在关税同盟。为了挽救脱欧和英国的国家利益,隶属于保守党的一部分内阁大臣已经在劝

导梅首相为了国家利益,让英国在脱欧后留在关税同盟,从而实现有协议脱欧。此时反对党工党领导人科尔宾也提议英国脱欧后留在关税同盟。一旦英国留在关税同盟,意味着保守党同时向工党和欧盟妥协,违背了党派利益和民主,但却能换回英国软脱欧着落。如果梅愿意调整英方脱欧立场红线、接受留在关税同盟,可能对推动欧盟让步起关键作用。按照《独立报》的说法,一些保守党议员可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支持留在关税同盟,以避免启动更受争议的份安排

然而,由于协议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又不想硬脱欧,2019 3 27 日,英国议会下院经投票表决,正式确认推迟原定于 3 29 日的脱欧时间,4 月欧盟表示同意将脱欧日期推迟至 2019 10 31 日。5 24 日,面对英国议会反复的压力和遥遥无期的脱欧进程,首相特雷莎·梅在其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第三次被议会否决后宣布辞职,接替她的是前伦敦市长、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约翰逊被许多媒体称为英国特朗普,他和特朗普都顶着一头金发,而且发型也有几分相似,更加相似的是二人的特立独行。约翰逊是坚定的脱欧派,但是关于脱欧的方式他的言论表现出反复。6 18 日,约翰逊与 4 名竞争对手一同参BBC 举行的电视辩论,坚称英国必须于 10 31 日如期退出欧洲联盟,而这样做的唯一方法是为无协议脱欧做好准备。然而,到了 6 27 日,他又称, 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他会带领英国无协议脱离欧盟。7 17 日,在选举结果出来前的最后一次辩论中,约翰逊表示,梅的脱欧协议已死,他会迫使欧盟让步和同意重新谈判,同时他也拒绝支付 390 亿欧元的分手费。他在演讲中还突然高举一袋腌鱼,说,根据欧盟规则,每出售一袋腌鱼还必须要配上一个冰袋,这种做法不仅增加成本,还破坏环境,毫无必要2019 7 24 日,鲍里斯翰逊正式接任英国首相。就职后他向民众继续表达了脱欧的强硬立场,并重申国必须于 10 31 日如期退出欧洲联盟。

鲍里斯约翰逊的强硬立场似乎为推进英国脱欧带来了一丝曙光,他在 8 月召开的 G7 峰会上的发言传递出乐观信号,市场押注无协议脱欧风险降低,英镑


应势大涨,英镑兑人民币冲破 8.88,兑美元回升至 1.229,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 就在鲍里斯回国后的一天的时间,风向突然变了,8 28 日一早,英镑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兑人民币跌回 8.73,兑美元跌回 1.21。原来是首相约翰逊放出了重磅消息:他要求暂时关闭议会,直到 10 14 号再重开。而女王也批准了这一请求。约翰逊为了避免落入前首相特蕾莎梅的困局,一上台就力推脱欧进程, 希望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早日结束这种无休止的纠缠。约翰逊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当前英国议会中反对无协议脱欧的议员占多数。去年梅的脱欧协议三次被否, 也都正是因为英国议会里这群强硬反对无协议脱欧的人的存在。对于欧盟来说, 无协议脱欧也是其想要极力避免的情况,但欧盟清楚,只要这些反对无协议脱欧的议员还在英国议会里掌握话语权,英国首相在法律上无论如何都没办法领导英国进行无协议脱欧,因此欧盟在谈判中,异常强硬。死死咬住协议完全不做任何修改。希望以此拖下去,让英国内部崩溃,最终取消脱欧。鲍里斯约翰逊的策略是,通过暂闭议会,拿掉英国议会绝不会通过无协议脱欧这张欧盟的底牌,从而要挟欧盟修改部分脱欧协,但是相应地也会增加英国最终无协议脱欧的风险。

约翰逊此举迅速引发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随后在反对党的鼓动下,英国各大城市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从而为工党通过议会表决剥夺约翰逊暂时关闭议会、以及阻击约翰逊无协议脱欧极端行为创造了条件。刚刚上任还不到两个月的英国首相约翰逊,从以绝对优势的票数登上首相宝座,到因为脱欧问题而众叛亲离。在 9 3 日到 4 日的 24 个小时内,约翰逊就脱欧问题上在国会上接连遭遇 3 次的重创。3 日,英国议会下院的表决结果通过从约翰逊手里夺取议会会议控制流程的动议,4 日,议会下院又通过一项旨在阻止约翰逊无协议脱欧的法案。同样是 4 日,英国议会下院以绝大多数票否决了约翰逊有关提前举行大选的动议。面对国内强大的阻力,约翰逊的硬脱欧计划实际上已经走入一条死胡同, 在意识到脱欧协议法案无法在 10 31 日前通过后,鲍里斯被逼无奈地发动提前大选,并在和反对派拉扯几次后,最终把 2019 12 12 日定为大选日期。

2019 10 28 日,欧盟 27 国一致同意,批准英国延期三个月脱欧,最晚2020 1 31 日。这一决定完全消除了英国在三天后10 31 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但也同时打破了鲍里斯带领英国在 10 31 日脱欧的承诺。欧盟批准延期脱欧,实际上相当于欧盟又一次把球踢回给了英国。


从新脱欧协议中可以看出,鲍里斯与特蕾莎当时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相差无几。但两人之所以有不同的结局,主要是由于鲍里斯考虑到了保守党内硬脱欧派的底线,而梅姨却全力依赖于北爱尔兰民族统一党通过协议,甚至最后还去找工党科尔宾谈合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英国,能否优先保证政党利益, 才是党魁生存下去的关键。

自从鲍里斯步入政坛以来,他桀骜不驯、口无遮拦,加上其混乱的私生活, 让英国民众对他又爱又恨。但是,在如今强人时代的世界局势下, 鲍里斯因其强硬的脱欧立场,被保守党推上首相之位,也在 2019 12 12 日再次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对此,鲍里斯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把脱欧作为竞选的核心,对选民极具杀伤力,因此,他自始至终以近乎洗脑的方式向选民重复一句话:票给保守党,我们就能搞定脱欧。对比之下,工党党魁科尔宾的脱欧立场却非常模糊,因而被选民抛弃。

其实,英国脱欧早已没有回头路,基于此对于英国和欧盟双方最好的选择, 便是有协议地脱欧。从英镑的角度而言,任何增加有协议脱欧概率的情景,都会造成英镑下跌。反之,任何增加有协议脱欧概率的事件,都会推动英镑上涨。仅三个月以来,随着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逐步下降,英镑一路走高,逐渐收复 2016

年宣布脱欧以来英镑下跌的失地,尤其是 2019 12 12 日大选正式结束之时,兑人民币一度冲到 9.47,到达 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后的最高点。兑美元也从 1.30开始起飞,瞬间来到 1.35,几分钟内涨了超 2%,可以说,鲍里斯即将带领英国实现有协议脱欧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共识。至此,英国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已大部分被消除。随后,欧盟与英国政府就英国脱欧达成一致协议。

此时,长达四年的脱欧协议谈判宣告接近尾声。随着 2020 1 22 日和

29 日英国议会两院和欧洲议会宣布批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英国脱欧协议,在 2020 1 31 日的格林尼治时间 2300,英国宣布正式退出欧盟。目前英国经济表现相对平稳但仍面临衰退的考验,根据英国和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英国脱欧过渡期将在 2020 12 31 日结束,而这也意味着,英国和欧盟仍需在未来 12 个月内谈成贸易协议。


4.2如何脱欧:软脱欧与硬脱欧

脱欧之后,英国人想要得到的利益包括:普通民众希望能够限制移民,为自己争取到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社会福利;企业想要保留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授权, 不减少业务,不增加成本;政府想要获得更多自主权利,尤其是立法和司法权、与欧盟以外国家的自贸谈判权、边境控制权、监管标准制定权等。这些利益能否获得或者获得多少,关键在于脱欧方式,能否达成权利义务对等的脱欧协议。在近三年的脱欧历程中,软脱欧还是硬脱欧一直是英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硬脱欧是指英国彻底脱离欧盟、欧盟单一市场和欧洲关税同盟,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与欧盟切割,实现英国的政策独立性和经济管理自主权。硬脱欧虽然能够带来限制移民、更多自主权以及不再为欧盟预算出资的好处,但这种方案最大的弊端在于,英国将彻底放弃通过欧盟单一市场获得的各种好处,即使日后双方能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额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威胁。无协议脱欧是硬脱欧中最为极端的一种做法,一旦英国选择无协议脱欧,英国与欧盟之间将在 WTO 框架内开展经贸合作,必然会带来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上升、人口和资金自由流动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威胁英国的食物药品安全,造成外国企业对英国的投资减少、服务业竞争力下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动摇等严重后果。2018 11 28 日,英格兰银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

称,无协议脱欧将引发比 2008 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具体表现为 GDP 下降 8%,房价下跌 30%,商业地产下跌 48%,英镑兑美元下降 25%,失业率上升到 7.5%,通货膨胀率加速至 6.5%,英国央行基准利率上升到 5.5%,英国从净移民人口迁入变成移民人口迁出,劳动力供给下降。

软脱欧是指英国继续留在欧盟单一市场之中,但失去一定的自主权。软脱欧的前提是英国与欧盟达成协议,确保英国的权益。这是特蕾莎·梅政府殚精竭力争取的脱欧方式。根据 2018 11 25 日欧盟与英国政府达成的脱欧协议草案,

在脱欧(2019 3 29 日)之后 21 个月的过渡期内,英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维持不变,英国需要遵守欧盟的法律,但无权参与政策制定。在过渡期中,双方将进一步协商确立未来的经贸关系:英国将会与欧洲建立自贸区,尽量保证零关税零壁垒;英国在很大程度上遵守欧盟单一市场关于商品技术等的标准和规定, 在监管和海关检查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从而简化海关检查程序;英国承诺遵从关


税同盟中的基本法律框架,避免在英国与爱尔兰之间产生硬边界;英国最终将离开欧盟关税同盟,但在英欧未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经贸协定之前,英国将暂时留在欧盟关税同盟之中。不难看出,为了避免英国硬脱欧或经济硬着陆,特蕾莎·政府选择了软脱欧方案,牺牲了一部分英国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为英国争取到了限制移民的权利。由于在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之前,英国不得不长期留在欧盟关税同盟之中,尤其是,这份协议草案关于英国与爱尔兰不设硬边界的规定,让许多英国人感到无法实现他们脱欧的初衷,加上英国还需要支付 390 亿欧元的分手费,在过渡期内继续为欧盟预算出资。梅提出的软脱欧方案显然不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方案。在英国脱欧草案公布之初,英国天空电视台进行的民调显示,只有14%的受访对象支持英国政府达成的脱欧草案,另有 54%的受访者支持留在欧盟,32%的人支持无协议脱欧。2019 1 月该草案遭到议会绝大多数议员的反对,他们要求梅首相在脱欧最后日期到来之前,提出新的脱欧方案。

4.3是否进行二次公投?

虽然英国已正式宣布脱欧,但在长达四年的脱欧谈判过程中,不乏要求进行二次公投的声音。对于最受关注的控制移民问题,英国民众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那些因为欧盟移民分享了工作机会和社会福利,在脱欧公投中用脚投票支持脱欧的英国人,对移民的态度逐渐软化。英国《金融时报》2018 7 月的一篇头条新闻指出脱欧后的英国对移民的负面态度大幅下降。人们对移民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影响态度从过去的消极变得积极,认为移民是英国面临的最重要问的人数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相信,与控制移民数量相比,确保英国与欧盟进行无关税、无壁垒的自由贸易更重要。

在正式脱欧日期的临近而脱欧协议仍然没有着落之时,英国社会对无协议脱欧的恐慌日益增加,不由得开始反思此前做出的脱欧决定。NatCen12018


12 月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主题为 脱欧公投后,你认为英国离开欧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结果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脱欧是错误的,40%的受访者认为脱欧是正确的,其他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英国人民和政府人员倡议举行二次公投,以便让英国继续留在欧盟之中。2019 1 16

1https://whatukthinks.org/eu/questions/in-hindsight-and-irrespective-of-how-or-if-you-voted-do-you-think-britain-

was-right-or-wrong-to-vote-to-leave-the-eu/


Yougov1民调数据显示,在目前的脱欧进程中,大多数人预计脱欧会使英国经济变得更糟,自己的生活质量将会下降。如果举行第二轮脱欧公投,56%的英国选民将投票支持留欧,44%的英国选民将选择脱欧。

然而,英国脱欧已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英国和欧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双方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就英国而言,无论是保守党的特蕾莎·梅政府还是在野党工党的党魁杰里米·科尔宾,均立场坚定地表示不会举行二次公投。就欧盟而言,更是希望尽快处理好英国脱欧问题,减少不和谐不确定因素,集中精力完善欧盟的治理架构,使欧盟更加团结、更有力量。

5.十字路口:中资银行的选择

面对难以预测的脱欧走向,伦敦中资金融机构应当何去何从,是选择继续留在伦敦等待新的机遇,还是转移阵地、开拓欧洲大陆市场,似乎都能找到足够的理由。

5.1考虑因素

是否继续留在伦敦,中资银行主要需要从四大方面来进行权衡考虑。

首先,脱欧谈判结果对英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目前脱欧谈判进展较慢,无协议脱欧风险尚未完全排除,英国宏观经济预期较差。银行业发展的基础是实体经济,英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情况将影响到中资银行在伦敦的业务开展,例如英国未来潜在的经济衰退会影响中资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如果英国无法进入欧盟单一市场,众多实体企业可能削减在英产业、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导致伦敦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及业务量下降。

其次,中英、中欧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由于中英两国加强经贸领域合作,有助于缓解脱欧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未来英国将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合作,能够为中资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明,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中国将更加重视与欧洲的经贸关系。

第三,有利于银行业发展的条件。与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相比,伦敦仍然具


1https://d25d2506sfb94s.cloudfront.net/cumulus_uploads/document/j09xvmg215/PeoplesVoteResults_190116_Sna

pPolling_w.pdf


有明显优势:完善的法律体系、宽松的金融监管、经济金融人才的培养、开放包容的城市特点、使用英语以及时区介于上海和纽约之间。但脱欧后英国的金融服务业是否能够进入欧盟单一市场,在英国获授权的金融服务业是否能够继续在其他欧盟成员国经营业务仍未可知,欧元计价资产清算业务可能转移至欧盟内部, 中资银行不得不为欧洲大陆市场另作考虑。此外,一个长期的影响是,如果英国在将来限制移民政策,将可能导致建行伦敦无法招聘到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员工。与此同时,法兰克福、巴黎、都柏林、卢森堡等其他欧洲金融中心为了迎头赶上伦敦,也将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吸纳国际金融机构和业务,中资银行应当把握好这个机遇,加快在欧洲的布局。

第四,离岸人民币未来的发展。一方面,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已有相当基础与优势,仍是离岸人民币中心理想场所。脱欧后人民币清算业务可能会受到更多来自其他清算中心的竞争,但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投资扩大,人民币相关贸易或投资相关的计价结算可能会越来越多通过法兰克福、卢森堡等中心进行,为欧洲地区的中资机构大力拓展人民币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形成一个新的支撑。

除考虑是否继续留在伦敦之外,中资银行还应当密切关注英国金融市场的动态,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英国脱欧后,不确定性增加,英镑大跌,市场流动性受影响,英国进一步降低利率,低利率和经济下滑使得银行业的利润持续降低。在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协议达成一致意见之前,脱欧事件的走向将成为影响英镑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英镑面临较强的政治风险。且英镑贬值会造成实体企业利润缩水、英国房地产价格下挫和降息等一系列影响,最终导致对银行的评级下调、银行再融资困难。

5.2建行伦敦分行采取的行动

自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以来,建行资产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金融市场部、国际业务部、建行伦敦、建行亚洲、法兰克福分行以及建行欧洲均时刻追踪脱欧的最新动态,跟进英国和欧盟的最新情况,以对伦敦分行做出下一步的政策调整。

得知英国脱欧后,建行伦敦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首先,提前对资产负债表、


流动性、交易对手风险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各项风险的影响可控。第二,梳理现有信贷业务存量客户,分析客户结构、收入来源、客户融资结构等,确定风险可控。考虑到英国脱欧后英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公司业务部已经将其战略目标调整到那些不会受到重大影响的当地企业以及中资客户。第三,提高流动性准备, 确保人民币清算以及外汇交易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营。第四,针对脱欧以及未来其他不确定性对全行业务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应急预案、风险预案,有效管控风险,确保人民币清算行及全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

张行长在看了同事撰写的《英国脱欧分析报告》系列后,认为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已有相当基础与优势,仍是离岸人民币中心理想场所。首先,英国是除中国香港以外使用人民币支付最多的经济体,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外汇交易中心。其次,交易类业务是伦敦最大的特色之一,其外汇交易量已达全球40%左右。脱欧后人民币清算业务可能会受到更多来自其他清算中心的竞争,但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根据伦敦人民币清算行迁移工作整体安排,2016 7

31 日,建行伦敦正式完成系统切换,人民币清算行职能顺利由子行成功迁移至伦敦分行;8 1 日起,根据与人民银行清算协议,伦敦分行正式承接英国人民币清算行职能。从而大幅提升英国清算行对参加行的综合服务能力,仅流动性支持就从原有 150 亿元增加至 200 亿元,这更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清算行职能,并进一步推动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而事实也证明了张行长的判断并没有错, 自英国公投脱欧以来,英国的人民币清算业务量并未明显下降。2016 7 月至2017 5 月,清算行完成人民币清算量近 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清算参加

行数量也未发生明显下降。截至 2017 8 1 日,英国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已突破 17 万亿元,参加行账户数为 69 户,直通率达 97.93%2018 11月突破 30 万亿元。

从中英经贸合作发展来看,目前仍处在中英黄金时代的大背景下,未来双方的合作将不断深入,为包括建行伦敦分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金融机构在英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建行伦敦分行决定积极参与中英之间的重大合作项目,为其提供投融资服务。建行伦敦分行将继续紧紧抓住人民币产品主线, 努力成为当地人民币外汇交易、债券交易及货币市场交易的主要做市商,成为当地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重要提供者,整合集团内部交易资源,打造人民币交易中


心。同时,立足当地市场,努力扩大本地跨国公司客户群体,建立双边业务合作关系;逐步为核电、高铁等重点中资走出去企业在欧洲投资并购项目和优质跨国集团客户牵头筹组银团。利用人民币清算行优势,推进离岸人民币项目融资; 加快银团贷款产品和结构设计创新,完善与集团境内外机构联动及交叉营销工作机制,打造银团贷款平台。

5.3可选择的策略

英国金融业关注的焦点是,英国脱欧后以伦敦为欧洲总部的金融机构能否继续拥有在其他 27 个欧盟成员国中的金融通行证。针对这一不确定性,许多金融机构将会重新考虑在欧洲的战略安排和布局,其中最为重要的决策就是将总部或业务中心从伦敦移至欧盟其他成员国。同时,也不排除部分银行会降低对欧洲市场的关注程度,重新平衡全球业务发展战略。目前已有许多银行考虑在欧盟其他金融中心设立子公司,或者将原设立在欧洲其他金融中心的分行升级为子公司。

事实上,在英国宣布脱欧后,英国银行业普遍声称将要将部分岗位转移至欧洲大陆,并已开始与欧洲大陆金融中心进行接洽,为英国脱欧做好充分准备。

3 各银行计划或已采取措施

银行

计划或措施

巴克莱银行

已在都柏林拥有实体公司,并获得执照

瑞士银行

计划转移至多 1500 个工作岗位至都柏林或法兰克福

汇丰银行

计划转移 1000 个岗位至巴黎

俄罗斯外贸银行

公开表示将把欧洲总部撤离英国

花旗银行

计划转移 10%在英国的工作岗位,将一些驻伦敦的股票和利率衍生

品交易员搬迁至法兰克福

劳埃德银行

计划在欧洲大陆开设子公司

三菱日联

扩充荷兰阿姆斯特丹分支机构,并在阿姆斯特丹开设子公司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已获取荷兰监管机构颁发的交易所牌照

莱斯银行

将其柏林分行升级为子公司,并向德国金融监管机构申请金融执照

为应对英国脱欧,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正在敦促英国银行业提前做好所有必要准备,包括申请牌照、有序转移资产、明确运营模式、在欧盟新设分支机构等。欧洲央行银行监管部门副主席 Sabine Lautenschläger 称,数十家在英国有业务的银行将在未来两年内把 1 万亿欧元资产转移至欧元区,以便在英国退欧后仍维持


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采取行动的有汇丰、巴克莱、瑞银和一些美国银行。2018 11 月,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发布报告,他们所追踪的位于英国的 222 个大型金融机构中,有约 80 家金融机构因为英国脱欧而准备或已经确认将资源及员工转

移至欧洲大陆,据其估计,英国脱欧或将导致近 8000 亿英镑资产转移至欧盟新的金融中心,这大约占了英国 8 万亿英镑银行业的 10%。截至 2019 5 月,英国银行业已将数十亿英镑的客户资产转移至新的欧盟法律实体,并将约 2000 个职位从伦敦转移至都柏林、巴黎、法兰克福和马德里等新城市中心。

而对中资银行而言,英国脱欧的影响整体不大,且为在欧洲市场涉足不深的中国大型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机遇,中资银行应当充分利用脱欧谈判的窗口期, 研究脱欧前后银行经营规则的变化,提前进行布局。首先,应当继续保持英国子

(分)行在人民币、外汇交易领域的业务优势。尽管英国完全保留通行证机制的概率较低,但其会竭尽全力保证在外汇及衍生品交易领域的通行证权利,所以中资银行不宜轻易将伦敦交易中心进行迁移,还应适当加大伦敦交易中心的能力建设,提高相关业务创造收入的能力。第二,应当注重欧洲大陆子(分行的区域总部能力建设,强化其在欧洲大陆的业务开展能力。第三,应当在集团层面加强统筹,加强伦敦子(分)行与欧洲地区其他子(分)行的业务协同能力。

英国脱欧仍在继续,中资金融机构无论是在欧洲开展业务或是进行投资,都必须密切关注脱欧谈判的动向,关注英国及欧盟在贸易、关税、金融服务准入以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尽管伦敦金融城的桥头堡地位受到动摇,卢森堡、巴黎、法兰克福、都柏林等城市正在崛起,但伦敦仍然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优势,中资金融机构在欧洲布局时除重点考虑这些新兴的金融枢纽之外,仍不能忽视伦敦这个老牌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6.英国脱欧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由于历史原因,英国对香港的管理制度、文化和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实现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中国对英国的了解较其他发达国家更深入、全面,保持中英两国的良好关系十分必要。2013 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表态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并欢迎中国参与英国基础设施升级。2014 年和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


先后访问英国,开启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中英关系随后升级为面向 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英国脱欧后,贸易、金融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6.1实现中英自由贸易,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脱欧,都会削弱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迫使英国寻求扩大与非欧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以缓解脱欧对英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特蕾莎·梅也多次表示,脱欧并不意味着英国将走向孤立,英国只是希望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与世界各国扩大贸易往来,不仅要与欧盟打交道,还要与欧洲以外的国家加强联系。中英两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宽广, 这也是英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原因。欧盟、美国以及日本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5 年后,仍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脱欧后英国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再受到欧盟对外关税、贸易政策一致性的限制,更容易率先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从而为中英两国企业相互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习近平主席 2013 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为主要任务,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英国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不顾美国的反对,是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达国家。脱欧将进一步促进英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英中贸易协会总裁马修·劳斯认为,英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因为中国在基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英国是现代航运发源地和全球航运服务中心,在联通欧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提供很多帮助。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菲力浦斯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推进中国多个省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化、物流、服务业和国际贸易发展,这将为英国企业提供重要的市场拓展机遇。在第三国合作领域,英国企业能够与中国企业在国际基础设施项目上形成技术优势互补,在项目管理、融资、设计、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2018 年初,特雷莎·梅率领豪华代表团对中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代

表团成员由来自英国金融、贸易、医药、教育、通讯、交通等众多行业的 40 多家公司、大学和行业协会代表组成,达成多项中英经贸合作协定。


6.2中欧经贸合作保护主义威胁和新机遇并存

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欧盟的态度有些摇摆不定。一方面欧盟欢迎中国投资, 希望籍此为欧洲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另一方面欧盟又怀疑中国投资的目的,担心中国会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因此,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愿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还经常出台针对中国进口品的双反政策1。英国脱欧后,中国将失去欧盟内部的支持者,中欧经贸关系将会面临更大挑战,达成中欧双边自由贸易投资的难度加大。

然而,英国脱欧激发了欧盟内部的民粹主义,德国与法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内部的极端政党迅速崛起,并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 欧盟亟需拉拢更多的盟友,以维护欧盟的国际地位,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加强经贸合作格外重要。因为美国特朗普总统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欧盟也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与欧盟以多边主义塑造全球秩序的立场背道而驰,进一步激化了欧洲反全球化、反移民和反一体化的声势,加剧了欧盟内部的不稳定性。相反, 中国不仅支持欧洲一体化,也是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拥护者,与欧盟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此外,如果英国失去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授权,为了继续开展欧洲市场业务,原来以英国作为桥头堡的在英中国企业将迁至欧洲大陆,增加对欧盟的投资,进一步拧紧中欧经济纽带。

6.3提升人民币地位,推动离岸市场发展

英国脱欧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将美元作为避风港,给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且英国脱欧严重冲击英国、欧盟实体经济,短期内不利于中英、中欧经贸往来,一定程度上削弱人民币使用的实体基础。但从长期看,英国脱欧为人民币在欧洲地区的推动创造了新的机遇。

第一,英国脱欧将改变国际货币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英镑,导致英镑大幅贬值,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下降。英国脱欧在欧盟内部激起疑欧情绪,加上欧洲经济疲软,欧元的国际地位也有所下降。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将吸引更多的欧洲投资者布局人民币资产,有利于提升


1 即反倾销、反补贴政策。


人民币的市场份额,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

第二,英国脱欧将改变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版图,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果英国不能获得欧洲市场的准入权,金融机构将缩减在英业务,英国金融业将失去部分欧盟市场。然而,伦敦金融中心经历几百年的建设,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制度,以及汇聚全球金融人才的能力,尤其突出的是拥有专门的交易型人才和投资银行人才。在货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投资银行衍生品等方面, 欧洲其它金融中心只能望其项背,无法与伦敦竞争。为了维持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英国必须吸引更多国际业务,正在走向国际市场的人民币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要。不难预料,英国必然会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加强对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投入和支持。实际上,英国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将是一个全球性的人民币支付中心,因为在伦敦开户的既有英国的银行,也有欧洲的银行、南美的央行、美国的银行,可以形成覆盖欧盟乃至全球的人民币支付途径和渠道。

第三,英国脱欧提升了欧洲大陆金融中心的重要性,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进行欧洲业务布局。英国脱欧给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等欧洲金融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德国、法国、卢森堡已经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业务,以提升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这就意味着,人民币离岸市场不仅在伦敦,而且在欧洲其他地区也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资银行可抓住时机大力发展欧洲大陆金融中心的人民币清算业务,逐步完善人民币业务在欧洲地区的布局。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投资扩大,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将不断扩大,相关人民币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法兰克福、卢森堡等中心进行,从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形成一个新的支撑。

总之,英国脱欧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国际贸易货币格局发生巨变背景下发生的。这一黑天鹅事件不仅对英国自身,而且对欧盟、中国都将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带来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目前,英国脱欧谈判还在进行之中,最终采取什么方式分手尚未尘埃落定,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展望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增强、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反全球化思潮进一步蔓延,国际经济中的黑天鹅事件将会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本案例,展示认识、把握


复杂重大事件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关注世界经济局势变化,增强风险控制和灵活应对能力,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

(案例正文字数:27383

  • 中国工商银行创新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作者:涂永红

    单位:2020jr01002

    类型:人民币跨境资金池;跨国集团财务管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

    分类:描述型

    入库时间:2020

    更新时间:2021

    2011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推开,人民币因其币值坚挺和使用便捷,开始受到跨国企业集团的青睐。2013 年,我国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流动性趋紧,人民币利率攀升。西方主要国家继续量化宽松政策,利率较低,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扩大。中国工商银行顺应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创造性地建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了企业、金融机构的双赢。

  • 英国“脱欧”:震惊全球的黑天鹅事件

    作者:涂永红

    单位:2020jr01003

    类型:英国脱欧;风险应对;跨国银行的经营与管理;经济区域化

    分类:描述型

    入库时间:2020

    更新时间:2021

    2016 年,英国举行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之后便开启了漫长的脱欧谈判。英国脱欧以及脱欧方式的选择对英国乃至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案例通过梳理英国脱欧理财和开启脱欧进程后经济金融动态,分析脱欧对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和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并对海外中资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的行动进行探讨。

  • “大公事件”与中国信用评级公司的策略选择

    作者:周虹

    单位:2020jr01005

    类型:“大公”事件;信用评级;监管准入;公司内控;利益冲突;中国债券市场

    分类:决策型

    入库时间:2020

    更新时间:2021

    2018 年 8 月,大公国际受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处罚,停业一年。从评级机构的特殊性而言,该处罚惩处力度巨大,大公国际未来发展存在巨大不确定性。2019 年 4 月 18 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 对大公资信实施战略重组,收购大公资信 5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大公事件一年后,2019 年 11 月,大公国际恢复评级业务。

    大公事件是中国债券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典型事件,该案例揭示了中国评级机构自律和行业监管的问题。作为曾经中国评级机构民族企业的标杆,却由于内部管理混乱,评级造假而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可能面临倒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面对市场竞争和企业合规,将如何选择?

    本案例是一个决策性案例,通过对企业发展规划和决策的讨论,探讨在目前环境下,中国债券市场评级机构自律和行业监管的问题。非常适合核心课程风险管理以及专业课信用管理课程相关章节配合使用。